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——2017年1月7日在重庆市渝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唐川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25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
过去五年,极不平凡。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我们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,全面融入两江新区开发建设,开拓创新、奋力进取,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初步统计,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,是2011年的1.7倍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00亿元,是2011年的2.2倍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0亿元,是2011年的2倍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40亿元,是前五年的2.2倍。全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73亿元,是2011年的2倍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00元、15200元。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全市第一,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。
(一)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转型发展成效明显。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现代服务业为重点,推动高端产业快速集聚,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2.8:62.8:34.4调整为1.8:57.9:40.3。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6家、达到360家,汽车年产量达到145万辆、占全市近一半,笔电年产量达到2000万台件、占全市三分之一。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,集聚整机及配套企业40家,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22%。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,恒大中渝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营运,新建商业商务设施230万平方米,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、达到281家,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850亿元。跨境电商快速发展,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0家,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200亿元、3800亿元,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12.3%。会展经济蓬勃发展,累计实现直接收入53亿元。文化创意公园入驻企业176家,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79家。统景温泉风景区提档升级,两江国际影视城建成开放,旅游综合收入累计实现239亿元。新增驰(著)名商标53件、名牌产品63个,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。
(二)主动融入两江开发,开放格局多点支撑。牢固树立“两江兴渝北兴”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两江新区开发建设,全区累计征地19万亩、近127平方公里,安置群众9.3万人,龙兴工业开发区、悦来新城、保税港区等市级平台发力显效。全力支持江北机场建设,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主体完工,新增通航点61个,国际国内航线达到267条,客货吞吐量达到3589万人次、36万吨。仙桃国际数据谷、创新经济走廊、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加快,拓展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,新建标准厂房、商务楼宇172万平方米。创新开展专业化招商,先后引进智能终端、大数据、跨境结算等重大项目600余个,累计实际利用内资2400亿元、外资138亿美元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,进出口总额达到1100亿元,占全市三分之一。加强与美国硅谷、加拿大本拿比和港台地区经贸交流,国际国内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。
(三)深化改革推动创新,发展活力加速释放。加大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力度,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。大力实施“八个一批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26家“僵尸企业”和空壳公司平稳出清,结合旧城改造、征地安置促进房地产去库存,多渠道鼓励住房消费,带动商品房年均销售260万平方米以上。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,整合重组区属一级公司12家,国有企业活力不断提升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策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PPP项目,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,再升科技主板上市,有友食品等18家企业在新三板、重庆OTC挂牌,社会投资活力持续增强。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,通过债券置换和高利转低利,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近10亿元。在全市率先试点农业资金“拨改投”,受益农户5935户,户均增收685元。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,建成市级示范性众创空间11个,市场主体达到10万余个,平均15人拥有1个市场主体。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经验全市推广,试点单位达到32家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%。
(四)强力推进城市开发,城市形象日新月异。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,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,城区面积扩大到176平方公里,城镇化率达到80%。实施两路换乘枢纽、李家花园隧道拓宽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82个,同茂大道等城市干道建成通车,柏树堡立交、双凤桥立交等节点工程竣工投用。新建城市公园11个、社区广场游园27个,新增城市绿地1200万平方米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。大力推进片区开发建设,中国(重庆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、重庆报业大厦等重大项目竣工投用,中央公园、国博中心成为重庆新地标。改造棚户区47.8万平方米,整治违法建筑229万平方米。完成创世纪宾馆周边、锦绣丽舍小区等9个老旧片区环境综合整治,改造提升城区标准化菜市场18个,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照明设施装置率达到98%以上。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,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,城区污水处理率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%、100%。
(五)持续加大投入力度,农业农村发展提速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,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南北大道建成通车、茨竹段开工建设,打通了北部片区发展的大动脉。新建改建国省道和农村道路500公里,“硬化路村村通”完成870公里。观音洞水库竣工投用,御临河生态调节坝、苟溪桥水库下闸蓄水,整治山坪塘2838口,新建改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57个、分散式供水工程122处,基本实现“自来水村村通”。开展缩小城乡“数字鸿沟”行动,193个村实现“光纤村村通”。实施中心场镇提档升级和撤并场镇综合整治,有序推进统景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,新建农民聚居区56个,改造农村危旧房4828户。完成农业园区总规修编,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,高山蔬菜、特色水果、中药材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达40万亩。建成木耳白云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5个,统景印盒、茨竹放牛坪成功创建3A级景区。建立精准扶贫机制,建卡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“摘帽”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.5%。三峡移民及档案进馆工作通过国家验收,大中型水库后扶工作顺利推进。
(六)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人居环境更加优化。深入实施环保“五大行动”,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。实施工业废气治理,强化工地扬尘管控,关停搬迁污染企业63家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保持主城前列。完成49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水治理,综合整治次级河流和12个城区湖库环境,完成城南、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,改造镇级污水处理厂8座。城区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,建成“安静居住小区”8个。累计造林14.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39%。完成127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,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率达到98%。高效保护利用国土资源,完成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,治理水土流失88平方公里,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。建成市级生态镇9个、市级生态村36个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。
(七)着力推进共建共享,民生福祉不断改善。坚持民生导向,累计投入资金256亿元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。建成两江小学等学校26所,重庆八中新校区建成并实现整体划转,市级重点中学达到7所,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。重医附三院、市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,新人民医院、新中医院加快建设,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04个。认真落实“全面两孩”和计生奖扶政策,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。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。建成新图文两馆,谐剧《一分不能少》等作品荣获文化部群星奖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43万平方米,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次,“五险”扩面56.4万人次,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,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。建成保障性住房261万平方米,解决了7.4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。完成老旧建筑消防整改820栋,地灾避险搬迁1478户。深入开展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关爱行动,妇女儿童规划纲要全面落实,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。
(八)强化社会综合治理,社会保持和谐稳定。严格落实安全稳定第一责任,深入推进平安渝北建设,创新构建“六个一”社会治理体系,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、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,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,提前一年关闭全部煤矿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“双下降”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保障了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深化信访制度改革,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,扎实开展干部下访接访,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85%以上。广泛开展普法行动,干部群众法治意识、法治观念不断增强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“智慧天网”工程初见成效,八类案件、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,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保持在92%以上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,建成冉家坝等4个消防站和区应急指挥中心,有效应对“9.13”特大暴雨等灾害事故,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(九)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行政效能不断提升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,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严格执行中央“八项规定”和市委实施意见。坚持执政为民、依法行政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、社会舆论监督,累计办理人大议案5件、代表建议1138件、政协提案1351件,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%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,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,取消权力事项249项,废止规范性文件881件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,办理公开